台北市教育體育台灣選哲之友會成立 柯文哲揭示「創新平權、在地國際」教育藍圖

台北市教育體育台灣選哲之友會成立 柯文哲揭示「創新平權、在地國際」教育藍圖

台灣民眾黨主席、總統候選人柯文哲16日下午出席「台北市教育體育台灣選哲之友會」成立大會,會中湧入逾400位各界教育人士出席,柯文哲提出此次參選總統的教育政策藍圖,以「創新平權、在地國際」為目標。

柯文哲提出5-18歲「義務教育+準義務教育」,落實教育平權,其中,義務教育向下延伸至5歲;制定《學校午餐專法》;組成跨部會「私校發展處理小組」,公開透明處理私校退場問題;同時他也主張體育署應該改為部級單位,並承諾若一當選總統,2024年立刻召開「全國教育會議」,邀集各方專家學者、團體、學校及教育行政機關等代表,針對各項教改事項,全面性檢討。

今天成立的台北市教育體育台灣選哲之友會,會長由前北市教育局長曾燦金、前北市體育局長李再立擔任;名譽會長則邀請台北市家長會長協會理事長周季平、南華高中董事長何焱銘、曾任2屆北市小學校長協會理事長的胡應銘、前北市教師會理事長葉青芪等教育界前輩擔任。

致詞時柯先感謝曾燦金前局長,在他擔任市長時與教育局同仁的努力,台北市府31個局處,教育局得獎最多,占了1/3,不但在國內的天下、遠見、親子天下、聯合報願景工程評比都獲得第1名,國際上也得到很多獎,像《經濟學人》好幾年在城市教育評比都獲得滿分、亞洲最高,還獲得亞太區智慧城市大獎,感謝教育局同仁、很多朋友一起幫忙。

柯強調,教育是社會階層往上流動的重要途徑、窮人翻身的最後機會,應秉持多元融合、弱勢關懷;台北市最早在學校推廣「共融式遊具」,讓小朋友從小知道不是每個人身心狀況相同,但我們要盡力讓所有不同的人在社會好好生存。

他也列舉,固然台北市在教育政策有很多成績,但台灣教育仍有很多問題,多元入學的學習歷程檔案,本來要達到多元入學,但讓窮人更沒辦法翻身;自己身為台大教授,就知道光大安區占新生很高比率,「108課綱」追求適性揚才,但仍有不少待改進;高中、大學課程銜接不良,高中階段把本土語言列入必修,打亂課程安排;雙語教育原是很好政策,但師資、教材準備不夠;還有城鄉、富貧差距,數位落差問題。

他批評,這麼多年來,民進黨執政對教育只大撒幣,私大學生補助3萬5千元,不是說補助不對,但動機不良,因為每個學生發3萬5,無法避免私校倒閉,因為問題是少子化。

「選舉到了,是算帳的時候,『拔管』事件,民進黨有出來道歉嗎?」,柯批評,民進黨執政把黑手伸進大學,將來教育史上會被記上一筆,政黨把黑手伸進教育。

柯提出,他對教育政策有「創新平權、在地國際」精神,創新是台灣唯一的出路,平權才能讓教育達到社會階層流動,自己當台北市長時推廣智慧校園,讓所有學生可使用網路,全台北市236所中小學有校園光纖、免費Wi-Fi、教室有85吋觸控螢幕,小學3年級以上有平板,透過「酷課雲」連結北市圖40萬冊電子書,這是「網路人權」,教育才能真正是窮人翻身最後機會。

柯文哲表示,他主張義務教育往下1年到幼稚園,高中職的義務教育落實,5到18歲完整建立,幼稚園公共化推廣比率應從他在北市任內的70%提升到75%;降低師生比,2歲班降到1:7、3-6歲降到1:12,他也強調,幼稚園教保員要有久任津貼、薪水拉高,才能提升幼稚園品質、雇到好的教保員。

他也提到,要推雙語教育,應參考台北市經驗,有多少師資、準備多少教材,才慢慢往前推,不是喊「2030雙語教育」口號,老師、教材沒準備好怎麼推動,他說最近聽過最好笑的雙語教育怪象,竟然是「用英文教國文」,無法理解誰想出來,走火入魔。

他也提出要比照日本、南韓建立《營養午餐專法》,還要務實處理私校退場;目前教育部體育署,應該要拉到行政院一級部會,才有利台灣未來體育發展,還要產業化、企業化,讓企業有更高誘因如稅賦減免,支持體育活動。他也主張上任就召開「全國教育會議」,傾聽教育相關人士意見。

至於會前受訪時,記者問柯文哲「疑似8萬顆巴西雞蛋不知去向」,柯表示農業部講實話就好,像這樣的事情會影響市場,因為民眾會懷疑不曉得跑到哪,甚至開始懷疑,會不會給阿兵哥吃或流到營養午餐;至於新竹老家的頂樓鐵皮,他也說跟母親講「該拆就拆」;至於胞妹、新竹台大醫院眼科醫師柯美蘭表態爭取民眾黨徵召選立委,他表示自己也跟她說眼科主任幹得好好的,但民眾黨有其程序,照程序走,黨內選決會也不是自己一個人說了算。